198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美國Vanderbilt大學的柯恩(S. Cohen)教授和義大利細胞生物學院的李威-蒙塔西尼(R. Levi-Montalcini)教授。他們兩人因共同開創了細胞生長因子的研究領域而得獎。且就在諾貝爾獎宣布前三週,他們二人同時也獲得美國境內最高榮譽的拉斯可(Lasker)基礎醫學獎,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同時獲得這二項殊榮。

1939年她被迫離開祖國前往比利時,因為那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當道,反猶的氣焰高漲,猶太人難以在學術界立足。不幸比利時不久也被納粹占領,她只有再回到義大利。戰爭期間,李威-蒙塔西尼失業在家,只有將自己的臥室改裝成實驗室,利用最容易取得的雞蛋作材料,研究雞胚胎發育時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。當然實驗作完以後,雞蛋就立刻進了肚子。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,她還是在比利時而非義大利發表了一篇論文,因為那時義大利不准猶太人發表科學論文。直到納粹進入義大利以後,為了逃命,李威-蒙塔西尼才匿名躲藏起來。

Laetitia賦予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運用肌膚賦活因子EGF開創瞬新肌美白新世代!快來體驗它的瞬效魔力吧!

本次試用品活動自1月31日起開始報名,名額30位。

Laetitia賦予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

先前有些新聞報導斗大的標題,總是讓許多民眾對Q10有了"既期待又怕受傷害"的心理,其實就像是"螃蟹與柿子不能一起吃",老祖宗的智慧是靠長期經驗的累積,值得高興的,Coenzyme Q10與藥物的交互作用是能以科學直接去避免的:

1.         Co Q10與降血脂藥-statin

Laetitia賦予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oenzyme Q10的使用劑量

我們每天食用的食物便含有Co Q10,但含量極少(30mg Co Q10=牛肉970g=沙丁魚470g=綠花椰4.5kg=雞蛋13kg)。目前的研究顯示,每日補充200毫克12個月或100毫克長達6年,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產生,換句話說,至今的臨床研究仍無證據指出Co Q10的毒性。各國對於Co Q10的每日食用劑量有不同標準,台灣衛生署規定每日不超過30毫克;國際Q10協會與日本Q10協會建議每日不超過300毫克。

Laetitia賦予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說起Q10的功能,從Q10發現歷史說起:

在1957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Dr. Frederick Crane等人,從牛心臟組織的粒線體中發現並分離,隔年,Folker等人確立人類Co Q10的化學結構,並發現此物質對心血管疾病的療效,可惜未獲當時Merck公司主管的支持,因此專利與相關技術轉而賣給日本公司。1970年中,日本製藥業率先大量合成,並展開人體臨床實驗。1972年,Karl Folkers教授發表人類心臟病經常伴隨有輔酵素Q10濃度缺乏的臨床現象理論。1978年,Peter Mitchell研究膜上的能量轉換,以化學滲透理論(chemiosmotic theory)榮獲諾貝爾化學獎。在日本學界和醫界的努力下,日本厚生省於2001年中將Co Q10列為”沒有標示醫療效能”的食品原料,正式允許Co Q10進入食品市場。台灣於2005年底,將Co Q10由醫藥品列管名單中排除。行政院衛生署隔年初即公告”開放輔酵素Q10為食品原料及其產品應加標警語標示”。

Laetitia賦予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