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美國Vanderbilt大學的柯恩(S. Cohen)教授和義大利細胞生物學院的李威-蒙塔西尼(R. Levi-Montalcini)教授。他們兩人因共同開創了細胞生長因子的研究領域而得獎。且就在諾貝爾獎宣布前三週,他們二人同時也獲得美國境內最高榮譽的拉斯可(Lasker)基礎醫學獎,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同時獲得這二項殊榮。

1939年她被迫離開祖國前往比利時,因為那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當道,反猶的氣焰高漲,猶太人難以在學術界立足。不幸比利時不久也被納粹占領,她只有再回到義大利。戰爭期間,李威-蒙塔西尼失業在家,只有將自己的臥室改裝成實驗室,利用最容易取得的雞蛋作材料,研究雞胚胎發育時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。當然實驗作完以後,雞蛋就立刻進了肚子。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,她還是在比利時而非義大利發表了一篇論文,因為那時義大利不准猶太人發表科學論文。直到納粹進入義大利以後,為了逃命,李威-蒙塔西尼才匿名躲藏起來。

戰後,華盛頓大學動物系系主任漢勃格(Hamburger)博士看了李威-蒙塔西尼在戰時發表的論文,大為激賞,於是邀請她到美國從事神經發育的研究。1951年李威-蒙塔西尼和漢勃格教授共同發現,把一種老鼠肉瘤細胞種植到雞胚胎上,結果在移植處出現大量的神經網路。顯然地,這種癌細胞會分泌一些物質能吸引或剌激附近神經細胞的生長。為了進一步鑑定這種可能會刺激神經細胞生長的物質,李威-蒙塔西尼把雞的神經結取出放置於有肉瘤細胞的培養皿中,結果數十小時之內,神經結就長出濃密的神經纖維,證實了肉瘤細胞的確會分泌一種物質刺激神經細胞的增生與分化。於是她命名這種物質叫作「神經生長因子」(nerve growth factor,簡稱NGF)。

在這時候,一位出生於紐約市的年輕生化學家加入了李威-蒙塔西尼的研究行列,他就是1986年諾貝爾獎的另一位得主柯恩教授。柯恩一開始希望純化神經生長因子,並鑑定它的組成。於是他就先利用各種不同的 去處理神經生長因子。如果神經生長因子是蛋白質,那麼它的活性就會被蛋白質水解 所破壞。出乎每一個人意料之外,當柯恩將神經生長因子用由蛇毒粗製的雙磷酯 phosphodiesterase)處理後,活性不僅沒有降低,反而增加了很多;進一步的探討,發現蛇毒裡有非常高的神經生長因子活性。

這個意外的發現使柯恩推想蛇毒相當於蛇的唾液,那麼一般動物的唾液腺是否也會製造神經生長因子呢?結果不出所料,老鼠體內神經成長因子最豐富的組織就是分泌唾液的唾液腺(salivary gland)。利用唾液腺作材料,神經生長因子終於被完全純化。在此期間意外發現表皮上皮細胞生長因子。

 

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的發現

1961年,李威-蒙塔西尼終於回到義大利繼續她的研究工作迄今。另一方面,柯恩教授在李威-蒙塔西尼實驗室,研究神經生長因子過程中注意到一些不太尋常的事,那就是當神經生長因子(老鼠唾液腺的萃取物)注射到新生老鼠後,除了神經細胞的生長受到影響外,老鼠睜眼的時間也比對照組提升了許多(6天相對於14天),因此他認為在老鼠唾液腺中除了神經生長因子外,一定還有其他的生長因子。1960年,柯恩教授利用新生老鼠提早睜眼作為一個生物活性的測定方法,1962年終於從老鼠唾液腺中分離出另一個生長因子命名為「上皮細胞生長因子」(epidermal growth factor,簡稱EGF)。1972年柯恩的實驗室決定了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的一級結構,證明這生長因子由53個胺基酸組成。

以後柯恩繼續探討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的作用機制,他從人尿中分離出人的上皮細胞生長因子,雖然與老鼠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胺基酸順序不完全相同,但也能刺激上皮細胞或纖維細胞的生長。有趣的是,這個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胺基酸順序後來發現,與別人從尿裡分離出會抑制胃酸分泌的urogastrone的胺基酸順序完全相同(節錄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etitia賦予美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